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2022-12-8
浏览量:14121
        林下经济是一项生态富民产业,在充分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利用林荫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产业,能有效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增加林业附加值,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稳固双赢,助力乡村振兴。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2018年,中国林学会颁布《林下经济术语》,对林下经济作了明确定义,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其中,林下种植是利用林荫下光线弱、湿度大、氧气足的特殊环境,选择适生品种进行种植,主要有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菜模式等;林下养殖是依托林地资源发展立体、高效、生态循环养殖,主要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蚓模式;发展林下产品加工可以有效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条,充分拓展林下经济发展空间;森林景观利用是指依托森林风景资源进行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度假活动。
        (一)发展林下经济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展和生态是须臾不能松劲的两件大事,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不发展,就业和收入就上不去,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就缺乏力度,社会稳定就可能出状况。所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防止滑出合理区间,都是我们必须要守住的底线。生态底线同样重要,尤其在当前,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临界点,即便再压一根“稻草”,都有动摇经济增长根基之虞,人民群众也不会答应。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绿色产业,具有不采伐木材、发展模式多样的特点,既能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又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在充分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已成为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的主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林下经济属于生态低碳循环经济,是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种植可以进一步巩固水土;林下养殖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使得农、林、牧业实现共生共荣、生态和谐。林下经济生产的产品是绿色产品,增加的是绿色GDP,实现的是绿色增长,完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三)发展林下经济是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必然选择。2020年9月份、11月份,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治耕地“非粮化”的文件,严禁违规使用耕地进行造林绿化,林业发展空间尤其是增量空间受到了一定限制。在国家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持续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林下经济发展途径多元,充分利用现有林下空间发展林下产业,既包含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方式,又可以发展林间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康养等业态,有助于创新林业发展模式,有效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切实解决林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
       (四)发展林下经济是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林下经济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可以“以短养长”,快速实现经济收益,使林地短期、中期、长期效益协调互补,在保就业、惠民生、增收入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林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靠山吃山,利用广阔的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的底线,助力乡村振兴。
        二、我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围绕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专班推进、突出特色、培育基地、搞好服务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到24万亩,其中林下种植12.7万亩,林下养殖4.1万亩,林下景观利用7.2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5亿元。主要做法有:
        (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围绕各县(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明晰不同区域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着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蚓等林下种养模式。范县、开发区充分利用国储林林下空间发展中药材种植,选择芍药、药菊、药(食)用玫瑰等适宜生长的中药材品种,在林地小环境下对药材进行半野化栽培,既提高了药材品质,又减少了管理投入。台前县、范县在黄河大堤淤背区集中连片发展林下蚯蚓养殖,蚯蚓是肉食性水产动物的蛋白饲料,还可入药,产生的蚯蚓粪是优质有机生物肥料,发展前景广阔。利用林下遮阴高、湿度大的环境,采用条带式堆粪养殖蚯蚓,不仅能够消耗大量养殖场牛粪,还能长期有效地给林木保水增肥,是发展生态循环林业的一种有效模式。
        (二)示范引导,典型带动。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为带动,按照“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的要求,示范引领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近3年来,实施中央财政林下经济科技示范推广项目3个,示范推广林下间作种植中药材等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近期,我们开展了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评选活动,在全市选树了一批产业规模大、资源利用率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下步将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介,大力推广基地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利益联结,增收富民。探索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紧密的发展共同体,既有效扩宽了群众的就业门路增加了收入,又实现了林下经济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南乐县杨村乡依托林下资源大力发展林药产业,种植药菊1500余亩,建设烘干厂4座。该乡采用联村抱团发展模式,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和分村管理、分时间段收获、分村收益的“四统三分”机制,实现了林农增收、林地增绿、生态增效、财政增源的‘四增’目标。范县润泽科技有限公司充分挖掘林地空间,利用杨集乡黄河大堤淤背区探索发展果树间作种植芍药模式,通过林果采摘、芍药鲜切花、花粉培育、苗木销售等复合经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带动周边发展林下复合种植,该公司流转土地186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使用长期工100余人,农忙季节用工1000余人,带动116户贫困户受益,户年均收益2000元。
        (四)全程服务,助力发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开展林下经济培训指导,提升基地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组织专家服务队,下基层、进企业,加强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的政策宣传和跟踪服务,使之能够借助各种优惠政策和实用技术更好更快发展。指导各类经营主体谋划包装项目,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林下经济发展项目,争取上级财政补贴,助力产业发展。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出台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是一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产业附加值,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议各级政府围绕林下经济生产、流通、销售、精深加工等环节,积极制订出台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明确扶持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全方位、全过程助推林下经济发展。
        (二)着力培育典型,带动产业发展。典型最有说服力,典型最具带动性。建议各级政府按照适地适树、适林适业的原则,选择小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段,培育打造一批高标准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带动、以点促面,带动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品牌宣传,助推产业发展。建议围绕林菌、林药、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主打产业,支持有关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森林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创建和认证工作,逐步把各种类型的林下特色产业打造成林下经济名牌产品。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站,各种形式的农事活动、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广泛宣传推介林下特色产品,扩大林下经济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