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探索藏粮于林 践行大食物观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5-11
浏览量:705

   【财经论语】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树立大食物观”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强调要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蕴含着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树立大食物观,利用好森林蕴含的食物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培育好、保护好、利用好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现有林地42.6亿亩,森林33亿亩。目前,已知被利用的森林食物达500多种。其中,板栗、柿、枣等大宗木本粮食栽培面积已达4050万亩,总产量达170万吨。核桃、油茶等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2.46亿亩左右,年产食用油约104万吨。这些树种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了淀粉、油脂、蛋白等必要的物质资源。

 

   森林是一座天然粮库,“向森林要食物”潜力巨大。我国森林中仅木本植物就有8000多种,而作为食品被我们所开发利用的只是极少部分,许多“养在深闺”的资源尚待发掘利用。同时,广袤的森林为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业提供了优质生态空间。据统计,我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已达6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9563亿元。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3万亿元。林下食用菌、林下畜禽等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产业化挖掘将会为森林食品产业提供更多资源。

 

   森林还丰富了食品的多样性,对拓展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我国森林食物主要包括森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香料等12大类,多样化的食品供给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也更好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例如,以油茶为代表的木本粮油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功能;板栗等木本粮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森林果蔬富含糖、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果胶等物质,能满足人体消耗热能的需要……如今,多样化的森林食品使人们的饮食结构从吃饱向吃好、“吃精”转变。

 

   挖掘森林“粮库”潜力,发展森林食品产业,不仅是做大“粮库”的需要,也是发挥森林“钱库”效益的需要。一方面,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优势,通过合理配置林木,发展林下经济作物,能够缓解耕地紧张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森林资源还是山区、林区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对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大食物观跳出了“粮油肉蛋奶”的传统范畴,将视角从田间地头向山林枝头延伸,赋予了森林“粮库”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在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中,还面临种质资源储备与开发不足、种植采收机械化率低、产品深加工技术和产业链不健全等短板,制约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资源投入,让科技创新成为践行大食物观、促进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要强化种质资源创制和研发,深入挖掘资源潜在价值。尽快开展基础资源野外调查,摸清底数,筛查优质高效品种品系,建立种质资源大数据库;通过种质资源数字化评价等新技术,开展多性状聚合杂交育种,精准定向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以实现种质研发的新突破。

 

   要持续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推广。加强森林食品化学成分、生态特性等研究,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价值;加强园艺化栽培关键技术的研发,因地制宜推广“良种+良法”和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研发高效采收和清洁烘干等省力、轻简的技术和智能装备,构建“天地人机”一体化智慧生产和运行体系。

 

   要着力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全链条协同发展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广泛引进现代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快生物、环保、信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林产品实现多次加工、多次增值;重点研发具有独特风味、高营养价值、高资源化利用的林源产品,拓展森林食品应用领域,如林源木本香料不仅可以用于食物,因其含有多种挥发油和香气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功效,还可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打通各产业壁垒,拓展森林食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通过全链条“吃干榨尽”式开发,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全产业链的整体经济效益。

 

   (作者:汪阳东、陈益存,分别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